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4节(1 / 2)



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叶神医:鉴于某人yinwei,老夫选择性失忆

  第一百三十六章

  前方将士们打了胜仗, 临近年底,也该班师回朝好好过个年,攘外取得重大成果,百姓一片赞扬之声, 宇文泓忙完手头几项大事, 开始准备两件“家务事”。

  其一便是李尚林与段菁菁的婚礼,眼看着段濡尘都来亲自送嫁,他自觉更需尽好地主之谊,将婚礼办的足够风光,这当中最要紧的, 是先叫李尚林正式承袭了侯爵之位。

  还有他出征前对阿淳许下的承诺,一直记在心中, 现在得空了,他该着手操办, 不要叫她等太久才是。

  其实这两件事都关乎李家, 算是双喜临门, 若是阿淳知道了, 一定开心。

  宇文泓心情不错, 打算说办就办,趁着上午茶点的空当, 就宣了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见驾, 等人来到,便开门见山的发话,“大理国与怀恩候府的喜事近在眼前, 大理国向来为友邦,朕现任命礼部着手此事,帮着怀恩候府一同操办婚礼,一定要将礼数做足,方能显示出我大梁的待客之道。”

  礼部尚书赶紧应是,又听他对鸿胪寺卿发话说,“这场婚事涉及外宾,两国之间具体交流事宜,需要你们来协调,鸿胪寺务必与礼部一起,帮着李府操办,不得懈怠。”

  鸿胪寺卿也是赶紧应下,却见皇帝顿了顿,又对礼部尚书说,“还有一事,中宫一直空悬,也实在不像话,朕现在得空了,你们先去筹备,选个好日子出来。”

  这话一出,只见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都是一顿,悄悄互看一眼后,礼部尚书忙躬身应是。

  说完这两件事,宇文泓未再多言,端起炕桌上的茶盏喝了起来,两人知道皇帝这是吩咐完了,忙知趣的告了退。

  出了乾明宫,两位大臣相伴往宫外走,瞥见四下无人,鸿胪寺卿悄悄问礼部尚书,“陛下这是要立后了啊?您说会是哪位娘娘?”

  多年的老朋友了,礼部尚书白了他一眼,“明摆着的事,还用问吗?”

  鸿胪寺卿啧啧了两声,“要说还是人家李家会生,这一儿一女,一位驸马爷一位皇后,这可真是平步青云啊!”

  礼部尚书虽未说话,但也一脸甚为赞同的模样,哪知走了几步,又听鸿胪寺卿有所疑问,“可是这惠贵妃被辽人掳走,终归……”

  话未说完,被礼部尚书狠瞪一眼,低声打断道,“活腻味了?这连宫门都还没出呢!立不立后立谁为后,还不都是陛下高兴的事?你也不看看为了这位娘娘,那北辽死了多少人?就冲陛下这手笔,立后还不是早晚的事?”

  鸿胪寺卿忙解释道,“我当然明白这个,我的意思是,左右中宫空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……惠贵妃刚被解救回宫,这民间舆论的热潮还没散呢,等上一阵,岂不是更好?”

  礼部尚书摇摇头,叹道,“所以说你还没看明白。现如今这惠贵妃与怀恩候府,还有大理国,这三处已经是在一条船上了,一荣俱荣的道理。皇上当初为了促成大理国与李家的婚事,先是追封了怀恩候,又给这位娘娘抬了贵妃之位,现如今再立为皇后,既是恩宠再进一步,也借机再向大理国示好。你想想,这怀恩候府有皇后支撑,那多有面子?再有,西北两处刚打完仗,眼看着与匈戎和北辽已是势同水火,此时不更该拉紧大理国?”

  “封后之事一举几得,何乐不为?”

  这样一分析,的确很有道理,鸿胪寺卿连连点头说,“还是您看的透彻!哎,这么算起来,这位大理国的驸马爷才是最大赢家啊!”

  礼部尚书也是啧啧感叹,连连道是。

  遗憾就遗憾在现如今皇室没有适龄公主,你说这大理国的三公主为什么看上的不是自家的儿子呢?

  ~~

  虽然已经发话叫礼部去选日子了,但上回太后借寿诞拿乔的事,宇文泓还记得,眼看着这半年来母子之间矛盾缓和,为了避免太后再生出什么事,他决定在下旨之前,先去同太后交代一声。

  皇帝踏进福宁宫时,太后正在摆弄花儿。

  见他到来,太后便顺嘴同他叹道,“论说这养花,还真非惠妃莫属,她从前在福宁宫,哀家时时总能闻见花香,如今倒好,全凭着司苑处每天往这儿搬了。”

  太后肯夸赞静瑶,宇文泓自是心间舒畅,笑着说,“阿淳肯用心思罢了,她做什么事都认真。”

  太后嗯了一声,方搁下花剪,问道,“陛下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?前朝不忙吗?”

  宇文泓唔了一声,“倒也没多清闲,只是有件大事,想同您商议一下。”

  “嗯?”太后一听来了兴趣,皇帝似乎有日子没同她商议大事了,忙问道,“什么事?”

  皇帝咳了一声,道,“母后说得对,中宫空悬,始终不像话,眼见这阵子大事已定,朕想立后了。”

  就见太后立刻眼睛一亮,“这是好事啊……”

  只是话音未落,她又忽然意识到一件事,带着防备问道,“陛下是打算立谁?”

  瞧见太后这般反应,宇文泓忽然有些不太好的预感,但是事情已经开了口,他也不可能收回,只得答道,“还能是谁,自然是阿淳。”

  就见太后眉头一凝,沉着脸色道,“难得陛下没有擅作主张,还能想着来问哀家的意思,不过纵使如此,哀家也还是觉得此事甚为不妥!”

  说着怕皇帝误会,她又特意解释说,“立后是好事,只是如今李妙淳难以胜任皇后之位。”

  闻言宇文泓也皱起眉头来,“母后的意思朕不是很明白,为什么阿淳难以胜任?她温婉贤淑,聪慧有加,在朕心中,她最合适不过。”

  太后叹息一声,“哀家早就担心陛下有这个念头,现如今果不其然……这后位不仅合不合陛下的心意,还关乎整个皇室的形象,她此次落到辽人手中那么长的时间,陛下难道就不担心……”

  “够了。”

  话未说完,被宇文泓打断。

  他脸色彻底难看起来,道,“事到如今,朕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话,更没想到,说这话的竟是母后您。”

  那句“够了”带着满满的愤怒,毕竟面前的人是他的母亲,他试图叫自己的语气软和一些,但无奈做不到。

  顿了顿,他又道,“莫说阿淳现在还有着身孕,就算她没有身孕,作为与她一同经历那日惊险的人,母后又怎么能这样想她?”

  他满脸都写着生气,但太后却不让步,只是说,“你从我嘴里听到这种担心,那是因为其他人都不敢同你提出罢了!不是哀家要这样想她,哀家是担心天下会这样想她!若是换成民间寻常女子,经历过这种事后,会落得什么好名声?哀家还不是在替陛下着想?”

  宇文泓却冷笑,“母后说得好,可若她只是个寻常女子,又岂会遭遇这次的祸事?说到底辽人为何要动手,母后难道不明白吗?”

  太后一噎,她当然明白,辽人不过是想借此来要挟皇帝,毕竟那日,自己的马车都受了攻击……

  宇文泓痛心疾首道:“那时历险的不止阿淳,她想尽办法叫彦儿先逃出,却为了腹中的孩子不得不落入辽人手中,此事难道是她愿意的?母后此时拿此来说事,是不是太过心冷了些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