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古代科举之路第55节(1 / 2)





  秦秀生头皮发麻,他对这种事也没经验啊,频频向秦崇恩眼神求救,秦崇恩就当没看到。

  直到秦遇他们回家,几人才喘了口气,这里的家不是豆腐铺子,而是他们之前买的小院子。

  秦族长,里正,方氏,方家的儿子,赵家人都在院里等着呢,门口挂着炮竹,看到秦遇来了,众人把他迎进来,立刻点了炮竹。

  说到这儿,张氏就对方氏感激不已,他们家到底人少,她一心盼着儿子,其他事情兼顾不了,幸好方氏他们主动提出来帮忙。

  秦遇进去后,张氏发现往常空旷的院子,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,还有人在院外守着,不肯离去。小孩子来来回回跑个不停,嘴里高声喊着“秦举人”。

  张氏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,把家里提前攒的零嘴全部拿了出去,分撒出去,场面一时更热闹了。

  而这个时候,就像卡着点一般,陆陆续续有人送礼来了。

  院子里一时高响着某某家恭贺秦举人,送了什么什么。

  一家刚落下,另一家又起。

  赵锦堂撞了一下秦遇的肩膀,欠欠儿道:“是不是有种十年苦读无人问,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感觉。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注:出自三国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。

  第60章 秦家族人

  秦家院子里的热闹持续到天黑,期间秦遇跟族长商议好了开宗祠祭祖的时间。

  晚上,院子里终于只剩张氏跟她儿子两个人,张氏才能询问一些问题。

  不过大多都是关于秦遇的,秦遇也尽量捡有趣的说给他娘听。

  关于贡院里有考生因病去世的消息,秦遇隐瞒了。

  但张氏还是从儿子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乡试艰苦。她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脸,试探道:“这次多在家里待一些日子吧,好好养养。”

  秦遇本来想说,过一段时间他可能会回府学,主要是看看能不能在府城或者郡城那边找一位学问高深的先生,拜在其名下学习。

  但是他突然发现,自从他念书后,开始还好,在镇上念书,但后来去县学,府学,他跟他娘就聚少离多。

  若家中有人陪他娘还好,可他娘就一个人,又一心挂念他,实在心苦。

  秦遇应下:“好。”

  张氏一下子喜笑颜开,高兴的手舞足蹈,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,张氏才恋恋不舍的去休息。

  张氏的豆腐铺子还是关着,她在跟儿子一起清点礼物。

  “这个木盒子看上去好名贵。”张氏笑道。

  她打开之后,发现是一方砚台,张氏对这个没有研究,但是一眼也能看出这砚台很好。

  秦遇抚摸着砚台,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细腻:“这是苏家大哥送我的端砚。”

  当时苏秀才还说这东西不贵重,他居然信以为真。

  张氏看了一眼儿子脸色:“这很贵吗?”

  秦遇把五指张开。

  张氏哑然了。

  秦遇细细把玩着这方砚台,心道,这么贵的东西,用起来心里压力都很大啊。

  之后张氏特地给这砚台做了个柔软的布包,唯恐放书箱里磕着碰着。

  他们又接着看其他东西,张氏看到一个小盒子,心想这盒子这么小,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。

  结果一打开,发现居然是一只绞丝银手镯。

  张氏哭笑不得,对儿子道:“谁这么粗心大意,居然给你一名男子送”她话音戛然而止。

  其他人当然不会给她儿子送手镯。

  秦遇摸了摸鼻子,“之前不小心混到里面去了。”

  绞丝银手镯是后来他中举,掌柜给他送贺礼,秦遇手里有钱了,才回去买的。

  他转身去把最初买的银簪拿出来,一起送给他娘,“看到合适,就买了。”

  “娘戴上……算了,我给娘戴上吧。”

  张氏飞快低头,恍若配合,其实她只是想掩饰自己通红的眼眶。

  她知道其他人背后怎么说她的,以前说她命硬,把夫家人都克死了,留下一个儿子也病殃殃的。

  娘家人也听信其他人的话,认为她克亲,不愿跟她来往。

  后来,她好不容易守住豆腐铺子,把儿子拉扯到五六岁,看着小家伙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,她心里又高兴又自豪。

  看,谁都说她不行,说她这辈子就这样了,但她不认命!

  后来她把儿子送去念书,其他人又说她把钱往水里丢。

  但是她的儿子太争气了,狠狠给她涨脸。

  结果又有人说,秦遇这么出息,又长的清俊,以后肯定会娶官家小姐。人家千金小姐看得上你这个村婆子?